今天是 365检测网站员会 | 南宁市人大委员会 | 南宁市人民政府 | 政协南宁市委员会
精神解读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解读(第六期)

  1.怎样理解提高党领导发展能力和水平?

  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关键在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我国发展面临的环境、条件、任务、要求发生了新的变化,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引领新常态,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必须有新理念、新思路、新本领。这对党领导发展能力和水平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党领导发展能力和水平,是党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的重要体现,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核心。我们党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执政党,要带领13亿多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驾驭好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艘大船,任务极其繁重,提高领导发展能力和水平极为迫切。当前,我们党领导发展能力和水平与肩负的执政任务总体上是适应的,但体制机制不健全、方式方法滞后、能力不足等问题也越来越凸显。我们必须深化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进一步完善和创新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体制机制和方式方法,不断提高党领导发展能力和水平,确保我国发展航船始终沿着正确航道破浪前进。

  第一,必须更好地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我们党是执政党,抓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是治国理政第一位的任务。提高党领导发展能力和水平,最根本的是要强化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当今时代,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广度和深度前所未有,各种利益关系的复杂程度前所未有。没有党站在全局的高度制定发展战略、统筹各方面工作、协调各方面利益,我国发展必将陷入混乱、举步维艰。我们要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没有党坚强有力的领导,根本不可能做到。世界上许多国家包括一些发达国家之所以停滞不前,很大原因就在于执政党软弱无力、领导无方。强化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就是要充分发挥党把握方向、谋划全局、提出战略、制定政策、深化改革、推动立法、营造良好环境的核心作用。要加强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制度化建设,完善党委研究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定期分析经济形势、研究重大方针政策的工作机制,确保经济社会发展的领导权始终掌握在党的手里。各级党委(党组)要切实履行领导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职能,议大事、抓大事,强化在重大事项上的决策权、监督权,加强对本地区本部门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领导,把中央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第二,必须提高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科学化水平。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发展、我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国内国际经济联动更加频繁,我国经济运行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更加明显,提高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科学化水平迫在眉睫。科学化,核心是决策的科学化。要建立健全经济形势分析研判机制,密切关注国内外经济形势新变化,准确预判国内国际经济的运行状态和未来走向,及时了解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潜在风险,为决策部署提供科学依据。要完善决策机制,制定重大发展战略、出台重要政策措施,必须经过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反复评估论证,确保不发生重大的、方向性的失误。要健全决策咨询机制,更好发挥智库和研究机构作用,善于运用大数据技术加强对经济信息的汇总和分析,增强经济运行信息的及时性和准确性。要完善信息发布制度,加强对经济形势的舆论引导,善于运用新闻媒体特别是新媒体加强对经济形势和重大政策措施的宣传解读,正确引导群众,稳定社会预期。

  第三,必须提高各级领导干部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专业化水平。领导干部的专业化水平,是党领导发展能力和水平的重要支撑。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到今天,领域不断拓宽,分工日趋复杂,形态更加高级,推动改革发展需要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需要妥善处理各种利益关系,迫切需要更多政策水平高、专业能力强、实践经验多、善于做经济工作的领导人才。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加强重大问题的调研思考,加强实践历练,增强把握和运用市场经济规律、自然规律、社会发展规律的能力,增强全球思维、战略思维,努力成为领导经济工作的行家里手,不能说外行话、干外行事、外行领导内行。那种习惯于长官意志、仅靠行政命令或超越法律法规和政策的手段抓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做法必须改变。要增强法治意识,更加自觉地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来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要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配备更多政治强、懂专业、善治理、敢担当、作风正的领导干部,提高各级党委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专业化水平。

  2、如何理解完善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体制机制?

  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体制机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高党领导发展能力和水平的重要保障。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思想观念、体制机制、方式方法也要与时俱进。必须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加强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制度化建设,完善党委在决策、施政、考核、追责等方面的制度机制,不断提高把握和运用市场经济规律、自然规律、社会规律能力,提高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能力,提高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科学化、法治化、专业化水平。

  第一,明确和规范党委领导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基本职能。要进一步规范和细化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职责权限,合理划分各级党委和政府在经济社会事务管理上的权限和职责,进一步理清中央、省(自治区、直辖市)、市、县各级政府的事权,强化上级党委对下级党委落实决策部署的督促检查职责。要完善党委研究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定期分析经济形势、研究重大方针政策的工作机制,更好发挥党委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领导核心作用。要规范党委专项领导小组职能,加强对经济社会发展重点工作的领导,坚持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强化党委领导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整体功能。

  第二,从制度上理顺党政关系以及党与其他社会组织的关系。完善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体制机制,必须理顺党与国家政权、其他社会组织的关系,科学配置各方面的基本职能。要合理区分党委常委会与政府常务会在经济工作决策上的职责,对涉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重大方针政策、工作总体部署、干部任免以及关系民生等重大问题,由党委常委会集体讨论决定,经常性工作由政府及其部门按照权限决策和管理。要进一步明确人大、政协在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中的职能定位,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要重视加强人大、政府及其工作部门、政协党组建设,进一步明确其职责权限、工作方式和决策程序,更好发挥党组领导核心作用。

  第三,完善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民主决策机制。要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加快推进党内民主制度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地方党委全委会、常委会工作机制,强化全委会在经济社会建设方面的决策和监督作用。完善党委内部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明确“三重一大”(重大决策、重要人事任免、重大项目安排、大额资金使用)范围,健全重大问题民主讨论、重大决策咨询论证、重大事项沟通酝酿等制度。在有关经济社会建设的重大事项、重大决策研究出台过程中,吸收更多的党员、群众、专家等参与,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等确定为党委重大决策的法定程序。要增强依法决策意识,把合法性作为党委决策的第一要件,完善决策程序,建立健全党委内部重大决策合法性合规性审查机制,完善违法违规决策督查惩处机制,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发展的能力。

  第四,完善和落实党委领导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责任制。要建立健全地方党委统筹抓好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有效管用、简便易行的责任体系,合理区分决策集体和决策个人的责任,加强决策监督,建立领导干部重大决策责任终身追究制,完善问责实施机制,强化责任追溯与惩戒。要探索实施改革容错机制,科学评估和合理限定领导干部在全面深化改革、推动落实过程中的决策与实施责任,加快建立委托评估机制,由上级党委委托第三方对下级地方党委的重大决策行为进行定期评估,评估结果作为判定政绩和追究责任的重要依据。要健全和落实各级党委全面从严治党责任制,把抓经济社会发展与抓党建有机结合起来,确保党的建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同步发展、相互促进。

  3.为什么要动员人民群众团结奋斗?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过程,是在党的领导下全体人民共建共享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不仅需要党制定正确的发展战略和政策措施,更需要党团结动员各族人民齐心协力、共同努力,把这些发展战略和政策措施落实下去。因此,必须充分发扬民主,贯彻党的群众路线,提高宣传和组织群众能力,充分调动全体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第一,要把《建议》宣传好,坚定人民群众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信念和信心。要把人民群众团结动员起来,首先要把《建议》宣传阐释好。要广泛开展宣传宣讲活动,把《建议》提出的“十三五”时期我国发展的指导思想、重要原则、目标要求、重大战略、重要举措向群众宣传好、阐释好,使之家喻户晓、深入人心。要针对人们关心的重大问题,深入

  阐释未来5年我国发展面临的国内国际形势和发展环境面临的新变化,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指标、要求讲清楚,特别是要把面临的困难和问题讲明白,把改革发展涉及群众的利益安排讲明白。要引导干部群众认识到,美好生活要靠劳动、靠奋斗才能实现。中央提出了实现全面小康的政策措施,描绘了未来5年的发展蓝图,要把这些政策措施落实到位,把蓝图变为现实,需要全体人民共同努力、真抓实干、不懈奋斗。

  第二,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最大限度地凝聚起推进改革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共识和力量。随着全面深化改革向前推进,一些重大政策举措陆续出台,涉及利益关系深刻调整,关系广大群众切身利益,改革的复杂程度、敏感程度、艰巨程度世所罕见。与此同时,人民群众的公平意识、民主意识、权利意识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日趋多样化具体化,凝聚人心、统一思想的难度越来越大。必须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有针对性地解决人们的思想认识问题,引导干部群众正确认识和处理国家集体个人的利益关系、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的关系,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要创新群众工作体制机制和方式方法,注重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的作用,引导群众正确对待改革中涉及的个人利益问题,积极支持和参与改革,依法行使权利、表达诉求、解决纠纷。要高度重视做好意识形态领域工作,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防止敌对势力借机炒作、搞破坏,把局部问题演变为全局性问题,把具体问题演变为政治问题,为改革发展营造良好氛围。

  第三,要加强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问题的协商,激发人民群众建设祖国的主人翁意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归根到底是为了造福人民、增进人民福扯。人民群众的利益是多方面的,也是非常具体的。在推进改革发展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扬人民民主,充分听取民意,无论是作决策、定政策还是推进各项工作,必须把群众的意见和建议作为重要依据,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把涉及群众的利益安排好,依法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倾听群众呼声、反映群众愿望、了解群众诉求,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让他们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特别是要加强对特定人群特殊困难的帮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解决他们面临的实际困难,确保他们共享全面小康社会的幸福生活。

  第四,要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更好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激励广大干部开拓进取、攻坚克难。基层党组织是我们党联系群众、宣传群众、动员群众的重要堡垒。一个坚强有力的基层党组织,就是团结动员群众的一面旗帜,就能把一方群众团结凝聚在党的周围。要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从严治党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不懈抓作风建设,坚定不移反腐败,巩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深入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认真解决党员干部队伍中存在的脱离群众的问题,进一步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要加强党的各级组织建设,扎实推进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选好配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强化基层党组织整体功能,更好带领群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第五,要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凝聚起强大力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也需要全体中华儿女万众一心、团结奋斗。要全面落实党的知识分子、民族、宗教、侨务等政策,充分发挥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作用,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促进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和谐,巩固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加强海内外中华儿女大团结,鼓舞全体中华儿女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4.怎样理解加快建设人才强国?

  《建议》提出,要加快建设人才强国。人才是一个国家保持发展优势的潜在源泉,当今世界各国竞争的核心是人才竞争。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核心也是人才驱动。只有加快建设人才强国,把我国由人才大国变成人才强国,才能保障我国未来发展具有可持续的人才支撑。我们党历来重视人才和人力资源建设,但是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建设人才强国仍然任重道远,思想认识不适应、人才质量不适应、人才结构不适应、人才发展机制不适应、人才生态不适应、人才管理体制不适应等问题还十分突出。“十三五”时期,必须加快建设步伐,积极推进人才发展的观念创新、工作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努力使我国成为人才强国。

  第一,深入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人才优先发展就是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确立人才优先的战略地位,“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在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创新驱动成为新动力的形势下,人才优先发展成为关键。我国是世界人口大国,人力资本相对富足,既是我们的优势,用不好也可能成为“负担”,确立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势在必行。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按照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目标,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把人才发展摆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位置,把人才建设紧紧嵌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之中,形成以人才建设为支撑的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布局。

  第二,推动人才结构战略性调整。一是突出“高精尖缺”导向,实施重大人才工程,着力发现、培养、集聚战略科学家和科技领军人才,加强核心技术研发人才培养和创新团队建设,重点培养造就一批有巨大发展潜力的青年优秀人才,形成支撑创新型国家建设的人才梯队。二是以提升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为重点,加快培养一批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高技能人才。三是适应产业升级和走出去战略的需要,培养一大批具有全球战略眼光、市场开拓精神、管理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优秀企业家和能够参与国际竞争的战略企业家。 四是实施更加开放的创新人才引进政策,推进人才国际化进程,完善海外人才引进服务体系,更大力度引进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紧缺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第三,推进人才发展体制改革和政策创新。一是优化人才资本配置,健全人才流动配置机制,充分发挥市场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建立完善统一规范的人才市场体系,清除制约人才流动的障碍,提高社会横向和纵向流动性,引导人才合理有序流动,健全有利于人才向基层、中西部地区、艰苦地区和一线岗位流动的政策体系。二是完善人才评价和激励机制,充分发挥用人单位在人才评价中的主体作用,建立科学化社会化的人才评价机制,建立健全人才科技成果收益分配机制,积极探索各类激励政策和推动职称制度等改革。三是完善人才服务保障体系,加强人才信息化服务,创新人才公共服务体系,探索实行人才培养引进、服务保障等方面的特殊政策。四是继续加大人才建设投入,发挥政府投入引导作用,鼓励支持企业、社会组织建立人才发展基金,鼓励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社会组织、个人等有序参与人才资源开发和人才引进。五是完善党管人才领导体制和工作运行机制,推进人才法制体系建设,营造有利于人人皆可成才和青年人才脱颖而出的社会环境,加快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体系。

  5.如何理解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发展?

  《建议》提出,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发展。我们可从以下两方面理解。

  第一,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离不开法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质上是法治经济,厉行法治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成熟的市场经济体制与健全的法治相呼应。要健全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制度体系,必须以保护产权、维护契约、统一市场、公平交换、平等竞争、有效监管为基本导向,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制度,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的基本规则,确保各类市场主体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法律保护,使政府依法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市场监管、反对垄断,创造自由公平、规范有序、安全稳定的经营环境,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第二,保障人民根本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离不开法治。法治是保护人民权益的有力武器,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坚固防线,是社会和谐发展的稳定器和安全阀。要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承担应尽的义务,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促进人人获得平等发展机会,就必须加快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立健全有利于保障人民各方面利益的体制机制,制定实施有利于维护和促进人民权益的政策措施,依法惩处各种侵犯人民权益的行为,为人民充分行使自身权利、保障自身权益提供有力保障;必须运用法治手段构筑协调和解决社会冲突、维护社会稳定的机制,通过一整套完整、系统的程序和规则,平衡利益关系、解决利益冲突、消除社会不公、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推动社会和谐发展。

  《建议》在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基础上,对加强经济社会发展的法治保障又作出了新的部署。一是将全面依法治国作为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所必须遵循的原则,要求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加快建设法治经济和法治社会,把经济社会发展纳入法治轨道;要求坚持依法执政,全面提高党依据宪法法律治国理政、依据党内法规管党治党的能力和水平。二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要求中明确提出了有关法治建设的内容,即人民民主更加健全,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司法公信力明显提高,党的建设制度化水平显著提高,全社会法治意识不断增强。三是提出了一些新的具体要求。要加强党对立法工作的领导,加快重点领域立法,坚持立改废释并举,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加快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要加强法治政府建设,依法设定权力、行使权力、制约权力、监督权力,依法调控和治理经济,推行综合执法,实现政府活动全面纳入法治轨道。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尊重司法规律,促进司法公正,完善对权利的司法保障、对权力的司法监督。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增强全社会特别是公职人员尊法学法守法用法观念,在全社会形成良好法治氛围和法治习惯。

  6.为什么要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建议》提出“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主要有以下战略考虑。

  第一,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中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社会治理是指政府、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社区以及个人等社会主体,建立和形成合作关系,依法对社会事务、社会组织和社会生活进行规范和管理,促进社会和谐稳步发展。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体现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党的十八大将社会管理与民生并列为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提出必须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高度,加快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提高社会治理水平。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对社会建设内涵的认识过程,充分反映了我们党及时分析发展阶段新特征和引领社会进步所作的理论和实践创新,体现了对时代发展新课题和人民新期待的回应。

  第二,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是解决我国发展进入新阶段所出现新情况新问题的要求。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始终高度重视社会管理,为形成和发展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的社会管理制度、提高社会管理水平,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有目共睹的历史性成就。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国经济体制深刻变革,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社会活力显著增强,特别是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达到一个新的较高历史水平,进入到一个新的改革开放历史阶段,社会结构和社会功能发生深刻变动,社会管理环境发生深刻变化,经济社会各领域不断出现一些新情况新问题,社会矛盾和冲突易发多发,一些过去行之有效的社会管理理念、管理制度、管理手段、管理方法等已经难以适应和有效应对。必须根据形势变化,及时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不断改进社会治理方式,坚持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激发社会组织活力,创新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体制,健全公共安全体系。这样才能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增强社会发展活力,提高社会治理水平,全面推进平安中国建设,维护国家安全,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

  第三,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对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至关重要。目前,社会矛盾明显增多,人民群众对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安全生产、社会治安、执法司法等社会领域越来越关注,一些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能否解决,将影响人民群众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认可和满意程度。必须按照《建议》提出的新要求新举措,扎实推进各项工作。要建设平安中国,完善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推进社会治理精细化,构建全民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健全利益表达、利益协调、利益保护机制,引导群众依法行使权利、表达诉求、解决纠纷。增强社区服务功能,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要加强社会治理基础制度建设,建立国家人口基础信息库、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制度和相关实名登记制度,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和疏导机制、危机干预机制。要完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体制机制,以信息化为支撑加快建设社会治安立体防控体系,建设基础综合服务管理平台。落实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制度,完善社会矛盾排查预警和调处化解综合机制,加强和改进信访和调解工作,有效预防和化解矛盾纠纷。严密防范、依法惩治违法犯罪活动,维护社会秩序。要牢固树立安全发展观念,坚持人民利益至上,加强全民安全意识教育,健全公共安全体系。完善和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和管理制度,实行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强化预防治本,改革安全评审制度,健全预警应急机制,加大监管执法力度,及时排查化解安全隐患,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频发势头。实施危险化学品和化工企业生产、仓储安全环保搬迁工程,加强安全生产基础能力和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切实维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要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实施国家安全战略,落实重点领域国家安全政策,完善国家安全审查制度,完善国家安全法治,建立国家安全体系。依法严密防范和严厉打击敌对势力渗透颠覆破坏活动、暴力恐怖活动、民族分裂活动、极端宗教活动,坚决维护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信息、国防等安全。

  7.如何确保把“十三五”规划建议的目标任务落到实处?

  《建议》提出了“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重要原则、目标任务、重大战略、政策措施,描绘了未来5年我国发展蓝图,明确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行动纲领和路线图。把美好蓝图变为现实,关键在抓好落实。

  第一,必须加强对编制“十三五”规划纲要和专项规划的领导。《建议》重在宏观性、战略性,主要提出思路性、方向性的目标要求和重大举措,是规划纲要和专项规划的顶层设计。规划纲要和专项规划是《建议》的具体体现。制定规划纲要和专项规划,要坚决落实《建议》提出的发展理念、主要目标、重点任务、重大举措,对《建议》提出的目标任务和重大战略进行细化,特别是要围绕五大发展理念提出具体措施和指标。规划纲要和专项规划必须与《建议》衔接好,一些重大提法、重大战略、重要指标要保持一致,不能相互矛盾,更不能另搞一套。特别是各地区在制定本地区发展规划时,要坚决贯彻中央精神,结合本地实际,实事求是、留有余地,不能搞层层加码、一味追求“高大上”。

  第二,要制定贯彻落实《建议》的分工方案。抓落实必须有相应的实施方案。没有明确的分工,没有具体的方案,仅停留在口头上,落不到行动上,抓也等于不抓,抓也不会有效果。要制定贯彻落实《建议》的分工方案,分解任务、明确分工,确定牵头单位和责任部门,推动各地区各部门认真抓好落实,确保各项工作有担当、有督促、有检查,避免“规划规划、墙上挂挂”和“有部署、无落实”的现象。《建议》提出的目标任务和重大举措,都是基于全国普遍情况而确定的。各地区各部门在执行过程中,必须在坚决贯彻中央精神前提下,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具体情况,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要深入领会中央精神,明确哪些是中央的“规定动作”,哪些是本地区本部门的“自选动作”,哪些重大任务、哪些重点工作与本地区本部门有关,哪些是本地区本部门应该承担的职责,找准工作的切入点和着力点。要着眼大局、服从大局,把中央确定的任务完成好,把本地区本部门承担的责任落实好,保证中央政令畅通。

  第三,要强化各级党委和政府的职责。抓好《建议》的贯彻落实,各级党委和政府肩负着主要领导职责。各地在制定规划纲要时,要增加政府履行职责的约束性指标,明确考核评价的具体标准。各级领导班子要分工负责,建立健全责任制,党政一把手要负总责,班子其他成员要按照分工抓好落实,确保每一项重大任务都有人抓、有人管。要强化督促检查,定期开展督查,对那些不负责任、不抓落实的部门和领导干部要及时批评提醒,屡次提醒依然不加以改进的要调整工作岗位,造成严重后果的要降格使用。

  第四,要强化党员干部的执行力。广大党员干部是贯彻落实《建议》的先锋队和骨干力量。没有广大党员干部的执行力,再好的政策措施、再好的发展蓝图也会落空。必须坚持全面从严治党,落实“三严三实”要求,严明党的纪律和规矩,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健全改进作风长效机制,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巩固反腐败成果,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有效机制,努力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政治生态,激发全党创造活力。要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完善政绩考核评价体系和奖惩机制,调动各级干部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让那些想干事、肯干事、能干成事的党员干部有更舒畅的工作环境。广大党员干部要增强改革创新精神,增强主动担当、积极作为的勇气,在改革发展中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365检测网站员会 地址:广西南宁市青秀区嘉宾路1号

公安机关备案的国际联网备案号:45010302000015 桂ICP备05000843号